科学 2022-11-05 14:00 作者:思云科学评论:0    浏览:8399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能下什么定论的话,一个是下定论的那个人一定会死去,另一个可能就是太阳明天依旧会照常升起。但即便是太阳升起这么简单的问题,我们还经历了上千年,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再到如今的宇宙观,也不过刚刚摸清了一些门道。即便如此,太阳系实际的情况,也跟大多数人心中所想象的同心圆稳定情况有着巨大差异。首先所有行星的轨道都不是完美的圆形,而是近乎椭圆,另外,行星也不是静默的围绕着太阳旋转,而是被太阳拖拽着一同在银河系里狂奔。就算是我们可以清晰的形成一幅太阳系的真实图景,但太阳每天升起这个现象背后的那些原因,还有很多依然是搞不清楚的。虽然说我们能说的清太阳内部的大概组成、热反应的情况,人类的研究能力大多数还都局限在某些个体上,一旦涉及到多个物体,比如著名的“三体问题”(即三个质量、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都是任意的可视为质点的天体,在相互之间万有引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问题。现在已知,三体问题不能精确求解,即无法预测所有三体问题的数学情景,只有几种特殊情况已研究),科学就会陷入沉默。还记得在上学的过程中,很早年间会遇到用进水管、排水管控制水池子里的水量问题,还有两辆车相向而行的问题,这都是对现实物理世界最简化的模拟,水池子里的水会涉及非常复杂的流体力学,两辆车相向而行也是动力与摩擦力复杂作用的结果。为了能够更快的认识世界以及做出决策,人往往需要一种简单的思维,大多数时候,就像用水流速度和车速模拟池塘和相向而行一样,在某一个与人们息息相关的角度,提取出重要的因素,而忽略掉其他的因素。这是必要且有意义的方法,著名的逻辑学家哥德尔曾经说:“要发展正确的思维技巧,首先就要搞明白必须忽略什么。为了前进,你必须懂得要丢弃什么。这是有效思维的本质。”设想一下,在人类还和动物竞争的大草原上,面对突如其来的猛兽,人必须要关注的就是猛兽的速度,以及草原上可以提供躲避的掩体。除此之外,猛兽的颜色、形体、习性以及生物分类,则必须在那一刻被舍弃。电光火石间,世界被简化为一个追击-躲避问题。同样,在不同的场景下,人会将世界简化为狩猎-逃跑问题、争斗-厮杀问题、种植-收割问题等等。而上升到这些问题的总体,就出现了一个“简化-视角”问题,尼采给这种情况冠以一个更加学术的名称“视角化思考”(perspective thinking)。尼采所讲的视角化思考还是在文化价值领域,他认为传统的价值体系的建立是独断的、任意的,其内容也是。当传统的权威开始瓦解之后,人们赖以判断的标准也受到了挑战。之前被视为真的一切,现在发现都有其视角,而相对这种视角,必然也可能存在许多具有同等正当性和富有成效的其他视角。但如果讲这种看法扩散到人类对世界的认识,那就是基于某种“视角”的“简化”,或者说人是不可能对世界进行完整的还原,只能基于价值、兴趣等方面,进行对视角的选择之后,集中描述一部分,而放弃其余的部分。如果我们在这样一个洞察之下,继续开拓思维,就会发现一个更有趣的“简化-复杂”的问题,即人对世界的认识都是基于视角的简化,而真实的世界则是人无法全面认识以及描述出来的“复杂”。如果说早期的科学,都是通过简化的方式来获得某一方面对世界的“真理性描述”的话,那么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已经渐渐的认识到复杂性问题的重要性。特别的,近些年来出现了专门针对“复杂系统”的科学,诸如混沌理论,就是试图在世界的无序中寻找有序的可能。科学中,复杂系统研究的就是大量的独立变量以多种方式互相影响着彼此的现象,其中涉及到很多复杂的数学问题,在此无力深入讨论,不过我们依然可以从自然的现象中,找到对这种复杂性本质理解的类比。其实“复杂”可以区分出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从广义角度来说,复杂跟未来的预测性有关,一个系统越是好预测,其复杂性就越低,反之则复杂性高。而从狭义的角度来说,复杂性系统是一种带有适应性能力、自组织特点的系统,通俗的来说,这个系统可以针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积极的反应,比如人就是非常典型的复杂系统。回到太阳升起的那个现象,表面上看,太阳每天升起是可以简单预测的,那么在这个层面来说,太阳升起所涉及的这个系统似乎是个简单系统,但这要回到最初提到的“视角”问题,如果深入到这个问题的背后,去看太阳、地球以及其他星球之间的力学关系,就会发现深度的复杂情况。如果我们把视角仅仅区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来说,有的时候,宏观是简单的,如太阳升起,但微观是复杂的,即组成太阳升起现象背后的行星关系;有的时候宏观是复杂的,如长期而来进化成的人体,但在微观层面,可以将人体还原为跟星辰大海所蕴含一样的基本粒子。在不同层面下的不同复杂度,通过被称为“自组织”的现象,让总体出现了局部所不具备的特性。比如构成人体的基本粒子并不具有思考的能力,在任何尺度,比如原子、分子、细胞层面上,都无法发现思维的存在,但当它们在某一种特定的形式指引下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就神奇的产生了全新的功能。而这些自组织产生的功能,最重要的就是去应对“复杂的环境”。如果在生物界的维度去理解的话,任何一个生物的复杂性,应该至少要等于甚至要高于其所在环境的复杂性,也就是说环境提出的问题,生物要可以回答,更严格一点,环境提供可能性,而生物要进行选择,复杂的环境就是在大量的可能性的前提下,仅有少部分正确的,即让生物可以活下去的选择。因为这个世界存在着众多的生态位,即不同复杂度的生存环境,也就催生了不同复杂度的生物,单细胞是可以生存的,智慧生物同样也有其空间,但单细胞生物无法应付智慧生物的复杂环境,这也就是如今纷繁复杂的生物系统的真相。由此我们还可以触摸到复杂生物的一个关键能力——智能,从复杂的角度,我们获得了一个理解智能的全新视角。即智能是一种复杂系统所产出的能力,其关键就在于能够针对复杂环境所提出的问题,即挑选出混杂在巨大量错误可能性中的正确选择。有趣的是,这种智能开始就在不断简化这个世界,试图将复杂变为简单,用因果以及推理的方式去理解,或者说复杂系统还是不能够用智慧的方式理解复杂系统本身。当然随着逻辑、科学的发展,人类渐渐的触摸到了复杂的边缘,但复杂的本质就在于其不可预测性,应对复杂的关键,也就是在不可预测的世界中,寻找一丝生存下去的端倪。当然这一切,也并不是世界的“真相”,全部都是基于人为了生存下去所催生出来的对世界理解的视角,如果一个石头有智能,它的理解将会是完全不同。但话说回来,石头按照它现在的发展,可能就很难产生所谓的智能,也就是说如今人类的智能并不是偶然的,或者说人类的视角也不仅仅是一个生物单纯的视角,而是综合了整个复杂世界的动力所产生出来的东西,这样一来我们也就有足够的勇气说,虽然我们是基于人类的视角,但这个视角却仍旧可以代表整个世界。最后,回到较为功利的方面来探讨,人可以活的更好的根本,就在于对复杂世界的认识,这种认识一方面是识别到复杂世界所提供的诸多可能性,另一方面则是在这些可能性中分辨利弊,进而找出最有利的那个或那些选择。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从表象上来描述就是人需要变得更加敏锐和机智,但这并不具有任何借鉴意义和可操作性,即提高做正确选择的能力。回到问题的根本,人就是在用复杂的智能对付复杂的环境,那么关键就在于,必须要保持与环境复杂度相同的智能,甚至超越环境复杂度。从可操作性上来说,提升人自身的理解范围以及理解能力,对同一个问题具备更多的视角,充分地在现象和概念层面进行互动,让人脑可以在自然进化之外,通过学习和反思来提升其复杂度,最终赶上并超越所处环境的复杂度,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升维,人脑的复杂维度超越环境复杂维度的时候,一切事情就会变的更加清晰和简单了。

 
0相关评论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