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2022-11-05 12:00 作者:思云科学评论:0    浏览:1460    

卡尔·道伊奇认为,真理处于独立的证据之流的汇合之处。罗伯特D·帕特南提出,谨慎的科学家,像明智的发明家一样,必须依靠多元化来增强任何单一工具的力量,并弥补其不足。人们常说科学研究方法是学术研究的有力工具。“科学”一词成为了严谨的代表,成为了权威的关键词。可实际上大部分人高呼着科学却并不深知:什么才是科学?科学于我理解是一种既可主观感受又可客观证明的系统建构,且随着社会历史发展而发展。那么科学研究方法即可主观感受又可客观证明的系统建构性方法体系,且其随着社会历史发展而发展,也就是我们所知的方法体系。一、研究方法本身是一门“科学”  方法论是关于研究方法的理论,探讨的主要问题包括:“(1)社会科学能否像自然科学那样客观地认识社会现象?(2)是否存在客观规律?(3)应采用何种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4)如何判断社会科学知识的真理性?(5)人的主观因素(如价值观、伦理观)对社会研究有什么影响?”从20世纪70年代中国政治学开始恢复起,关于研究方法的探索便没有停止过。如袁方教授所说,研究方法有其自身的逻辑所在,它不仅能帮助我们在客观层面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背后的实质,且为人类在研究中无法完全消除的主观层面,提供了更适合理性研究的思维框架。  经过20多年的发展,随着社会讨论的积累以及海外留学回国研究人员的增多,在2016年爆发了对社会研究方法的大量讨论甚至激烈论辩。方法既然是为学术研究提供帮助的,学术研究发展的同时方法也必须发展。如渠敬东教授所言:小心方法主义的迷信,似乎越能够寻得一种精巧的方法,就越有信心把握住我们全部的生活经验。这种谨慎的思考无疑显示了人们对于研究方法的更高理解。  在研究方法的具体运用上,现有分析表明,这些年国内政治学领域的经验研究仍然较少。如左才教授所指出,研究方法在中国的运用和研究是不平衡的,人们常做以文献研究为主的“静态研究”,而实证研究方法在我国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总之,对方法的研究在于优化对方法的运用。我们应该重视理解和运用研究方法,切忌生搬硬套。二、研究方法在主观层面的“科学”  首先,“就像科学不可能回答一切问题一样,社会研究也不可能回答一切有关社会现象的问题,对一个问题能否科学地进行探讨,首先依赖于这一问题是不是可以由科学来回答的问题。社会研究中所探讨的问题必须是可以由科学来回答的。”如风笑天教授所说,研究方法告诉我们该如何在主观上去选择研究的问题,选择什么样的问题对应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研究。克里福德·克里斯琴斯认为,“方法问题从属于范式问题,我们把它定义为基本信仰系统或世界观,他不仅在方法的选择方面,而且在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基本方面为研究者提供指导。”  其次,人们常说科学研究要保持价值中立。可社会研究的特殊性决定了人们在对研究问题的选择上就依赖于个人价值判断,而研究方法帮助我们在这种价值关联的选题之下,价值无涉地进行研究。“社会科学家对研究内容和研究问题的选择是在价值观基础上作出的,但在研究的实施阶段,社会科学应该是价值无涉的,研究结果不能表现出任何的道德或政治判断,研究者和教师应无条件地把经验事实与自己的政治评价分离开来。”  最后,社会研究是复杂的。研究者在进行社会研究时将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问题,并且要做出选择,还要进行一定的假设。就如罗伯特在他的《使民主运转起来》一书中所著,他也未曾想过这本研究能持续25年之久,最初是从一个小问题开始,一环一环的逻辑性的开展成了无数个问题,在研究这些问题的假设过程中,做了一些无用功,也得到了一些成果。选择什么样的问题,也正是社会研究的科学之处所在。通过学习罗伯特的研究过程,对我们做研究假设和研究设计的逻辑思维提供了指导意义。三、研究方法在客观层面的“科学”  首先,“社会科学提醒我们,本质与现象是有区别的。定量分析的技术会警告我们,如果我们的印象只是来自一个或两个特殊的例子,那么它们将是误导人的或没有代表性的。”科学的研究方法要求我们发掘大量的材料来进行定量分析,保证重复性的前提下,从而得到更严格、更具代表性地检验研究结论。  其次,如风笑天教授在《社会学研究方法》中所著: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科学的研究方法要求我们所作研究依据的必须是经验性的材料,即可感知的材料。例如,能看见听见接触到的社会行为、社会现象和社会事实。  将经验性和重复性结合起来,研究者收集大量类似的经验材料,从中反应某一大规模的社会现象,运用合适的分析方法从中总结出一定的社会规律,那么我们就能在客观层面接近科学。四、何为好的社会科学研究?  在充分探讨了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后,心中不由对“好的”社会科学研究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好的社会研究要有符合历史逻辑的价值取向。仇立平教授说过,“小心社会科学的美国化,照抄照搬美国社会科学表面上的那套制度,而不关心这样的社会科学是基于怎样的人心和文明基础、怎样的社会历史变迁以及怎样的逻辑预设而形成和变化的,不关心我们自己的社会科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无论多具有科学性的社会研究,如果在其所处的空间中没有提供任何贡献,那么它就是一个无价值的社会研究。  其次,好的社会研究要合适地选择和运用研究方法。众所周知,没有最好的研究方法,只有最合适的。在当下的权威之作中,以《使民主运转起来》为例,罗伯特教授广泛的运用了现代社会科学中的不同方法:抽样调查、个案研究、定性研究等等。不同的方法对应处理不同的小命题,再将它们统筹起来,形成了强有力的鲜明结论。在方法的运用和研究上应该坚持权衡观,把不同的研究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与研究问题的因果类型与研究目的紧密结合起来考虑,然后做出方法上的选择。越来越多的学者呼吁混合使用不同方法,社会研究所面对的复杂问题往往不是单一方法能够解决的。好的社会研究就是通过恰恰契合的研究方法,清晰、明了、利索的解决了研究问题。  最后,好的社会研究需要问题导向。社会研究是一门科学的研究,其研究对象一定是对某些社会现象和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的必要。只有当研究者发现了问题并对其抽丝剥茧的一步步分析,才能使得整个研究逻辑脉络清晰。如果是带着答案去找问题,用答案去套模板,对论题对号入座,实在是多此一举,浪费时间浪费资源。当研究者善于发现问题,并以问题导向做研究时,由于社会研究颇具多样性,问题也是纷繁复杂,在研究过程中会发现研究方法在其中的千差万别。只有坚持问题导向的研究,才能更为精准的把握研究方向,带着问题批判性的去寻找答案,一定程度上能避免在研究中迷失方向,更容易得出问题背后的规律的因果联系。 参考文章: 罗伯特D·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现代意大利的公民传统》,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袁方主编:《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仇立平:《社会研究方法论辩背后的中国研究反思》,《新视野》2016年第6期。 渠敬东:《破除“方法主义”迷信——中国学术自立的出路》,《文化纵横》2016年第2期。 左才:《政治学研究方法的权衡与发展》,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克里福德·克里斯琴斯:《定性研究中的伦理与政治》,载[美]诺曼·邓津、[美]伊冯娜·林肯主编:《定性研究:方法论基础》,风笑天等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来源/作者:共青团武汉市江岸区委员会 宋绮嘉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0相关评论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