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2022-11-05 00:00 作者:思云科学评论:0    浏览:12314    

前苏联物理学家列夫·朗道几十年前的预测竟成真?如何研究强力?上世纪五十年代,前苏联物理学家列夫·朗道(Lev Landau)首次提出了“三角奇点”(triangle singularity)这一怪异现象的假设。高能量碰撞产生如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这样的新粒子的抽象图。(图源:《太空的一切》(All About Space)杂志经由盖蒂图片社(Getty Images)提供。)物理学家筛选旧的粒子加速器数据后,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现象,非常难以捕捉到,也就是所谓的三角奇点。上世纪五十年代,前苏联物理学家列夫·朗道首次设想出这一现象。三角奇点是指一种罕见的亚原子过程,在这过程中粒子会在飞离彼此前交换“身份”。在这种情况下,两个叫做K中介子(kaons)的粒子形成了三角形中的两个点,而这两粒子交换“身份”后成为的粒子,则形成了三角形的第三个点。 研究的共同作者,波恩大学亥姆霍兹辐射与核物理研究院的伯恩哈德·凯泽(Bernhard Ketzer)在一份发言中说道:“在此过程中所涉及的粒子,交换了夸克并改变其‘身份’。” 因为描述亚原子粒子交互作用的数学方法都失效了,所以就称其为奇点。 如果这种非常怪异的粒子“身份”交换真的存在,那么就能帮助物理学家理解将原子核内部绑在一起的强力( the strong force)。“罗盘”实验的进展2015年,在瑞士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研究粒子碰撞的物理学家认为,他们已经捕捉到这种粒子短暂奇异集合的瞬间,并称这种粒子为四夸克(tetraquark)。但是有新的研究却支持一种完全不同、甚至更为怪异的解释:一对粒子并没有形成新的集合,反而在飞离前交换了“身份”。这种“身份”交换叫做三角奇点,意想不到的是,他们的这项试验可能首次证明了这一过程存在。CERN的结构和光谱学普通μ介子质子工具(Common Muon and Proton Apparatus for Structure and Spectroscopy,简称COMPASS,“罗盘”)实验,对强力进行了研究。强力的作用(让质子和中子黏在一起)非常简单,可强力本身却复杂得让人头晕目眩,曾有过一段时期,物理学家很难完全描述强力在所有这些交互作用中的行为。所以“罗盘”实验中的科学家为了理解强力,就用超级质子同步回旋加速器(the Super Proton Synchrotron)中的超高级能量,把聚在一起的粒子粉碎了。随后科学家就能观测结果。实验先从介子(pion)开始,介子是由夸克和反夸克这两个基本建构单元组成。强力让介子内的夸克和反夸克黏在一起。不像其他基本自然力随距离越远而越弱,强力随着夸克相隔越远,反而更强(打个比方,介子中的夸克就像让橡皮筋绑着,越把夸克分开就得越拉扯橡皮筋,弹力也就越大)。随后,科学家把介子加速到接近光速后,再让其撞入氢原子核中。撞击打破了夸克之间的强力,抑制着的能量全都释放了出来。“转变成了物质,又形成了新的粒子。”凯泽说道,“因此,像这样的实验就能给我们提供这种强烈交互作用的重要信息。”有四种基本自然力,分别是:重力,是最弱的力(左上角的图);电磁力,作用在较小的层面上;弱核子力,让原子中的核子从质子转化成中子,并在转化过程中释放贝塔射线;强力,固定住原子核中的核子,以及核子自身中的夸克。(图源:马克·加利克(MARK GARLICK)/科学图片库(SCIENCE PHOTO LIBRARY)经由盖蒂图片社提供)四个夸克还是一个三角?回到2015年,“罗盘”实验的科学家创纪录地分析了5000万份这样的碰撞后,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信号。这些碰撞发生后,有新粒子出现的情况不到1%。科学家将这种新粒子称为“a1(1420)”,最初以为它是一种新的四个夸克的组合——四夸克。然而,这种四夸克不稳定,很快就蜕变成了其他东西。通常,夸克以三个一组出现(组成质子和中子),或是成对出现(组成介子),所以四夸克是个重大发现,四个夸克的组合的确很难找到。但是,八月份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发表的一篇新分析报告,则提出了一种更为怪异的解释。所有这些介子的碰撞,并没有暂时形成新的四夸克,而是产生了某种意想不到的东西:传说中的三角奇点。 终于谈到三角奇点了下面的说法,来自写出这份新分析报告的科学家。介子撞入氢原子后分裂开来,和所有强力的能量,共同产生了一大群新粒子。其中有K中介子,这仍然是另一种夸克-反夸克成对组合。非常罕见的是,两个K中介子产生后,开始各奔东西。最终,那些K中介子会蜕变成其他更稳定的粒子。但是在这之前,那些K中介子会互相交换彼此的一个夸克,在这过程中改变自身。正是两个K中介子间的短暂夸克交换,模拟出了四夸克的信号。凯泽说道:“在此过程中所涉及的粒子,交换了夸克并改变其‘身份’,随后产生的信号看起来和来自四夸克的信号一模一样。”凯泽也是跨学科研究领取“物质组成和基本相互作用”组(Transdisciplinary Research Area“Building Blocks of Matter and Fundamental Interactions”)的成员 (TRA Matter)。 如果把初始撞击后粒子的各自路线画出来,就能看到这对K中介子形成了两个支点,交换后的粒子在两支点中间形成了第三点,整体看起来就是个三角形,这就是三角奇点的名称由来。物理学家预测三角奇点的存在,已有半个多世纪,而这次实验是所有实验中,最接近实际观察三角奇点的一次。但这仍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过程涉及三角奇点的新模型,其参数比四夸克模型的参数更少,对数据也更好拟合。但是这不是决定性的,因为原来的四夸克模型仍能解释数据。所以这还将是个非常有趣的构想。如果这个构想靠谱,就将成为探测强核力的有力工具,因为三角奇点的出现,源于我们对强力理解的预测,而此预测还没有得到充分检验。BY: Paul SutterFY: redbeard305050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在作品发布后联系作者删除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0相关评论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