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2022-06-08 18:30 作者:思云精选评论:0    浏览:9050    

广西庭毫山,是越南黎笋当局公开向中国宣战的地方。越军于1978年11月1日制造的“庭毫山流血事件”是中国对越自卫还击战的导火索。1978年11月下旬,中国中央军委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做出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决策。在此背景下,庭毫山被划入以广州军区41军为主力的东线北集团军防区中。根据防区当面越军的兵力部署,东线北集团军指挥部命驻守在庭毫山周边的广西军区独立师边防2团、41军121师361团担任收复庭毫山的主力。庭毫山地区还加强了121师炮兵部队、侦察排、工兵连防化排、周桥部队等作战单位。按照作战计划,广西边防2团和121师361团收复庭毫山后,迅速攻打越南高平省重庆县,配合北集团军主力攻打朔江、高平的越军主力(后来因战场变化,361团未参加庭毫山收复战,改从广西那坡县出境,沿越南同农县方向穿插至高平市北郊扣屯地区作战)。战前,驻扎在广西靖西县庭毫山地区的121师侦察排一直马不停蹄地搜集军情,工作负荷非常重。侦察排不仅要摸清入侵庭毫山地区的越军人数,阵地部署情况,还要摸清越军的雷区,庭毫山地区通往越南重庆县城的敌情等情报。有关雷区、阵地部署、武器配置这些情报,倒是容易收集,因为只要派一些精干的侦察员找个制高点,白天用高倍望远镜观察,多少都有所收获。但关于越军人数,部队番号这些,确实不容易。越军的营地有的设在地下坑道里,有的设在密林里,有的设在村落里,由于视线受阻,不能抵近侦察,很难摸清越军的人数、番号这些信息。战争爆发的前1个月,解放军已经在边境一线地区集结了45万人左右的兵力,但由于保密工作做得好,越南军方一直都认为,中国军队在边境一线地区只有14万人左右。这就说明,侦察部队需要想办法抵近侦察。1979年2月上旬的一天,121师侦察班长苏惠文接到命令,要带人去摸清庭毫山南侧越南重庆县亭风乡一带的越军人数、阵地部署等情报。按照首长的意思,就是要乔装侦察,也就是换上越南平民的衣服,白天沿着主要道路混进越军阵地实施侦察。此前曾多次顺利完成侦察任务的苏惠文,找来了广西靖西县当地一位会说一口流利越南话的青年担任翻译,找来两个当地民兵战士做向导,又从侦察排当中挑选了8名两广籍的战士,换上了越南平民的衣服后,便开始布置任务。那一天,担任东线北集团军的总指挥的开国少将欧致富刚好来到庭毫山一带视察部队,看到苏惠文这12名战士的着装与大家显得格格不入,便驻步询问缘由。得知苏惠文即将带着战士们出境执行乔装侦察任务的时候,脸色一变,骂道:不能去,去了你们会死掉。苏惠文这些战士还是不明白欧致富为何阻止他们的行动,大家面面相觑,毕竟,侦察排要对师部负责,师部要对军部负责,然后才归北集团军管辖。此前,侦察班的行动计划已经得到了师部的批准。欧致富将军解释道:在异国他乡,乔装侦察几乎行不通,别看电影里面演得那么容易,你们这些战士,平时就学会了几句简单而又生硬的越南语,到了越南境内,随便遇到一个人,马上露馅,你们这样搞,不是被越军打死就是被友军误当成间谍打死。将军之言,不敢不听,苏惠文侦察班此次行动被取消。事无巨细的开国名将欧致富将军离开庭毫山地区后,苏惠文这些战士才从广西边防2团首长那里得知行动被取消的根本原因。原来,老将军对北集团军侦察部队的表现非常不满,认为侦察部队的技术太落后了。生于1913年的欧致富将军,16岁就跟随伟人邓小平参加红七军,不久参加了百色起义;此后跟随红七军主力北上与中央红军会师,参加了五次反“围剿”作战,后来又参加了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年仅23岁的欧致富将军就出任了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团长一职,曾经率800人打出了著名的“黄崖洞保卫战”。欧致富将军在建国前就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战将。当时的八路军总部特务团的主要职能包括:保卫八路军首长安全、收集敌情、执行特战任务等。可见,侦察这些科目在欧致富将军眼里,小菜一碟。欧将军是身经百战的老兵,1955年就获得了少将军衔。苏惠文这些战士与之相比,差远了,老将军像苏惠文这个年纪的时候,已经是特务团团长了。如今,已经升任广州军区副司令的欧致富将军再次挂帅出征,担任东线北集团军总指挥,这就意味着,要率领北集团军主力出境作战,这给整个北集团军侦察部队的战士们带来不小的压力。要知道,整个南部战区,才有9个开国将军参战,其中,6个将军都是在后方指挥部坐镇,只有欧致富、吴忠和江燮元3人要亲自率部上前线,而且这3位老将当时都是广州军区副司令。欧致富将军回到北集团军指挥部后,随即对部队的战前备战、侦察等工作进行了整顿,有效避免了诸多不必要的损失。战后多年,老兵苏惠文曾直言:当年要是没有遇到欧致富将军视察部队,他们那个侦察班所有战士基本上都是有去无回。将军的隐忧1982年初,时年69岁的欧致富将军向伟人邓小平提交了一份主题为“老干部退位,让年轻人进位”的辞职申请书,此事曾经感动全国。此后不久,中央政府开始着手推进干部年轻化。在欧致富将军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技术等领域在不断进步,上了年纪的干部,由于各种原因的制约,很难适应空中、海上、地面都产生现代化变革的战争需求,必须要让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年轻人上位,才能改变这一不利局面。可见,庭毫山阻止侦察兵执行乔装侦察行动,与欧致富将军向党中央提出干部年轻化建议存在莫大关系。对越自卫还击战前夕,解放军部队已经多年没打过大仗了,而部队里的中高级干部,年龄都有点偏大,作战理念都还停留在二战时期,难以适应现代化战争的变革需求。大战在即,解放军由于卫星侦察技术、高空侦察技术落后,仍旧采用敌后侦察的老办法搜集敌情,然而,这种老办法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了。实施敌后侦察,执行任务的战士们最先面临的就是敌方的地雷杀伤和伏击的问题。当时,反步兵地雷技术已经开始复杂化,有些是采用非金属材料制作,常规金属探雷器根本无法探测到。而且越军擅长埋设诡雷阵,解放军侦察战士们在执行敌后侦察任务过程中,伤亡率非常大。其次,越军师从解放军,也善于在一些战略区域布设暗哨、伏兵,即便是解放军侦察战士顺利通过越军雷区,仍旧难以避开越军的眼线。特别是敌军在使用了军犬这些警惕性非常高的动物放哨后,纯粹的人工侦察,难以避开这些技术问题。战前,越南黎笋集团多次实施“净边行动”,在距离边境线20公里范围的越南边境地区,大部分平民都被疏散,剩下的,只有4类人员。第一类是越南中央军;第二类是越南地方部队;第三类是越南民军;第四类是越南官员及家属。解放军侦察战士要想成功乔装侦察,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语言、目的地民俗习惯、地形环境问题,其次就是口令、通行证等问题。越南当局实施“净边行动”后,每个边境县份所留守的人员都很少,而且基本上都是互相认识的,解放军战士们以一副陌生面孔进入越军防区里面,等于是自投罗网。其次,即便是边境地区的战士与越南人在肤色、容貌、衣着这些外貌特征高度相似,但语言习惯、生活习惯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例如,越军常年不穿鞋,光着脚板都能在荆棘丛丛的山林里飞奔,解放军战士常年穿着胶鞋,生活习惯差异大,只要解放军战士出现在越南人面前,马上就露馅。就算是动用越南难民执行侦察工作,解决了上述难题,也很难解决口令、通行证这些难题,除非是我方在越军内部安插有谍报人员。反观越军,不仅有其盟友提供的卫星侦察情报、高空侦察情报,而且还在中国境内安插有大量的谍报人员,使得广州军区127师、163师抵达边境地区集结以后,当面越军就知道这些部队的指挥将领是谁。这些都是致命的。更要命的是,在高平战役中,越军在其盟友的帮助下,对解放军实施了电子干扰作战,参战的解放军坦克部队无法使用无线电进行联络,白天主要使用旗语,晚上主要使用手电筒光源联络,这是非常被动的。解放军需要现代化改革,但致命的问题就是,军中很多中高级将领都是建国前从一名普通战士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这些将领几乎都是十几岁就开始参军,文化基础薄弱,属于实打实的经验派,无法适应时代的技术发展需求。在此背景下,老当益壮,本来还可以在军中继续工作几年的欧致富将军谢绝了同志们的挽留,毅然提出主动离休。离休后的欧致富将军,虽然不在其位,但仍旧日夜为解放军的强军建设操劳,通过总结其人生经历、分析往日经典战例等方式,为年轻人提供参考。参考资料:[1]邹金灿:侦察兵苏惠文:越南那场残酷的战争[J]中国故事:纪实,2016(7):4[2]邹金灿、林冰妮:历史:我们由往昔定义——侦察兵苏惠文在越南[J]南方人物周刊,2016(19):58-63[3]李吉成、杨先厚:将军的胸怀——访广州部队副司令员欧致富同志[J]瞭望,1982(11):16-17[4]柴因斯:1979——中越边境之战内幕[J]发现,1989(1):83-93

 
0相关评论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