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2022-11-04 02:00 作者:思云科学评论:0    浏览:2558    

宇宙中的物质包括行星、卫星、恒星、星系、星系团和星系间物质、暗物质、暗能量等,其中恒星起源于星际物质。星际物质充满了整个宇宙空间,平均密度达到10-24克/立方厘米。当一定数量的星际物质受到引力扰动后,这时只要满足一定的条件(金斯质量),星际物质之间的引力就会成为主导推动力,使它们坍缩成密度更大的星云。当星云的密度大到一定程度时,它就会分裂成若干个团块。团块的密度比星云更大,因此团块还会继续坍缩和分裂。当团块的质量小到相当于0.08-150个太阳质量时,它就不会再继续分裂下去了,这时它内部的物质又会发生聚拢。当达到一定的临界点时,引力的压迫就会点燃团块内的热核反应,这时一颗恒星就诞生了。恒星刚诞生时只包含氢元素,恒星内部的氢原子核一刻不停地相互高速碰撞,从而引发核聚变反应。由于恒星的质量很大,核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与恒星万有引力相抗衡,当二者达到一个动态平衡时,这颗恒星就能够维持自身的结构稳定。氢原子核的聚变反应会产生新的元素,即氦元素。紧接着,氦原子也会参与到聚变反应中来。氦原子的聚变反应又会产生锂元素。以此类推,按照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排序,恒星内部的聚变反应还会依次产生铍元素、硼元素、碳元素、氮元素等,直至铁元素的产生。由于铁元素比较稳定,它在参与聚变反应时释放的能量小于所需的能量,“入不敷出”,这时聚变反应就无以为继了,所以只能停止。而铁元素存在于恒星内部,导致恒星内部不具有足够的能量与质量巨大的恒星万有引力相抗衡,那么这颗恒星就会发生坍塌。恒星坍缩意味着它即将走向毁灭。恒星的核心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迅速地收缩、塌陷,随后发生强烈的爆炸。当恒星核心中的所有物质都变成中子时,坍缩就会停止,整个恒星被压缩成一个密度极大的星体,包括空间和时间都会被压缩。不过,在某种情况下,由于恒星核心的质量大到使收缩过程无休止地进行下去,就连中子间的排斥力也无法阻挡该过程。这时,中子在挤压引力的吸引下会被碾成粉末。最后剩下来的是一个体积接近无限小、密度接近无限大的星体(几乎为奇点),而当它的半径一旦收缩到一定程度(小于史瓦西半径)时,质量导致的时空扭曲使得即使光也无法逃出,这样,“黑洞”就诞生了。与其他天体相比,黑洞显得非常特殊,因为人们无法直接观察到它,科学家也只能对它内部结构提出各种各样的猜想。为什么人们看不到黑洞呢?原因在于时空扭曲。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时空会在引力场的作用下发生弯曲。此时,光虽然仍会沿着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进行传播,但是相对而言它已经发生了弯曲。在地球上,由于引力场的作用很小,此时人们观察到的时空扭曲微乎其微,甚至根本观察不到。但是在黑洞的周围,时空扭曲的幅度非常大。这样一来,发光星体发出的光有一部分被黑洞直接吞噬掉,而另一部分则会通过弯曲时空绕过黑洞而到达地球,被地球上的人们看到。所以,人们能够观察到黑洞背面的星空,但却看不到黑洞本身。直到2019年,人类首张黑洞照片才面世,照片上的黑洞位于室女座一个巨椭圆星系M87的中心,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质量约为太阳的65亿倍。黑洞的引力非常强大,它能够吞噬任何靠近它的物质,就连光都没有办法逃离黑洞的引力。那么,黑洞是如何吞噬物质的呢?我们以普通的星球为例,当一颗星球靠近黑洞时,黑洞的引力会将它撕成碎片,这些碎片一边绕黑洞旋转,一边向黑洞靠近。由于角动量守恒,这些碎片越靠近黑洞,其围绕黑洞旋转的速度就越快。当物质的密度越来越高时,大量的物质就会在黑洞周围形成一个围绕其高速旋转的盘状结构,被称为吸积盘。最终,所有的物质都将会被黑洞吞噬进去。被黑洞吞噬掉的物质,最终又去了哪里呢?史蒂芬·霍金认为,黑洞在吞噬一切物质的同时,也在向外释放能量,这一过程被称为霍金辐射。具体来说,被黑洞吞噬掉的物质会被重新转化为能量,然后通过霍金辐射以“蒸发”的形式向外释放到宇宙空间中去。根据霍金的理论,每个黑洞都有一定的温度,其温度的高低与黑洞的质量成反比。黑洞的温度越高,“蒸发”就越强烈。一般来讲,黑洞的蒸发速度极为缓慢。一个相当于太阳质量的黑洞,大约需要10年的时间才能蒸发0.0000001%的质量。尽管如此,霍金还是认为,随着时间的流逝,宇宙中所有的黑洞最终都会蒸发殆尽。到那时,整个宇宙都将将走向毁灭。

 
0相关评论
打赏